節節攀升
美聯儲於 6 月 15 日將基準聯邦基金利率上調 0.75%(為平常 0.25% 調整幅度 的 3 倍),將政策利率置於 1.50-1.75% 的範圍內。標誌著迄今為止為了對抗通貨膨脹而採取最激進的舉措。此次加息與 CME 聯邦基金期貨隱含利率概率表一致。在利率決定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指出,美聯儲「並不是試圖引發衰退」,而是「在過去的四五個月裡,環境真的變得更加困難了」。 7 月份第二次加息 75 個基點的可能性被保留了,但是如此大的舉措是極重重不尋常的,而且美聯儲的行動仍然「依賴數據」。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
正如我們上週提到的,美聯儲的政策有效性應該通過核心通脹(通過放緩需求)而不是總體通脹(包括來自食物和能源等供給端因素中更高和更波動的數字)來衡量。核心通脹正在緩慢下降,但由於地緣政治因素,總體通脹仍然居高不下。
根據美聯儲公佈的經濟預測,官員們預計年底利率將會達到 3.4%。有趣的是,各州聯儲局官員基本一致同意今次以平常三倍的幅度加息,除了(相對鴿派)的堪薩斯城聯儲銀行,表達了她相對支持加息 50 個基點,因此預期美聯儲將在一段時間內將採取鷹派態度,並可能將穩定物價置於勞動力市場增長之上。
市場如何反應?
由於投資者越來越擔心美聯儲可能無法實現軟著陸,本週股價暴跌,債券收益率上升。由於最新的通脹數據比預期高得多,標準普爾 500 指數在數據發布後的一周下跌,並使美聯儲走上了更加激進的加息道路。股市在周三鮑威爾的新聞發布會上小幅反彈,但隨後繼續下滑,本週收盤下跌 5.8%,今年迄今下跌 22.9%,正式進入熊市區域。
我們正在進入衰退嗎?
由刺激措施推動的後大流行復蘇期過渡到更可持續的增長期顯然是困難重重。廣義上說,經濟目前仍然強勁,但通脹和美聯儲降低通脹的舉措對家庭產生了實際的影響。 30 年期固定利率房屋貸款利率只是稍為低於 6%,是35年以來最大的單週漲幅。新建築的許可和房屋貸款申請已經下降。更令人擔憂的是,高通脹和借貸成本正在侵蝕家庭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建立的儲蓄,使他們在經濟滑入衰退時更加脆弱。
解決通脹的政治方案?
美國商務部長本月早些時候表示,拜登正在考慮選擇取消關稅以應對通貨膨脹。到目前為止,影響範圍僅限於特朗普對中國的關稅,但仍然未有決定。由於取消關稅的範圍尚未確定,所以取消這些關稅所能產生的經濟影響難以精準估計。最新的 CPI 值為 8.6%。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表示,取消關稅可能會使通脹指標減少多達 1.3%。但是,獲得關稅減免的公司是否會將節省的成本全部轉嫁給消費者仍不確定。在今年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有許多消費必需品類別的公司已經證明,它們能有效地將更高的必需品價格轉嫁給消費者,從而避免收入顯著降低。
鶴立雞群
在全球主要央行正在收緊貨幣政策的同時,中國央行採取了更鴿派的措施。中國股市的表現亦略好於全球市場,MSCI 中國指數本週下跌 1.2%。
在美聯儲采取激進舉措後,中國人民銀行在本周放棄了進一步下調其關鍵政策利率,表明了它並不願意與其他央行形成進一步的政策分歧。此舉在很大程度上是意料之中的,因為中國央行在各國鷹派面前的進一步鴿派行動都會給人民幣帶來下行壓力。
多個省份如河南等重新啟動棚戶區貨幣化安置,拉動搬遷需求。貨幣化安置計劃在 2019 年被縮減,以遏制住房需求,尤其是在低線城市。此舉是為了提振已按年下跌 37.7% 的合約銷售。數據顯示,5月份合同銷售、均價和新開工量環比回升。
上海和北京的Covid-19病例在有所上升,但大規模封鎖的傳言並未成為現實。上海在完成大規模檢測後解除了8個區的臨時封鎖,但對有病例的住宅小區實行了為期14天的封鎖。北京關閉了被視為傳播源的娛樂場所。
中國好於預期的經濟數據可能預示著悲觀情緒的頂峰可能已經過去。零售額實際下降幅度低於預期(-6.7% 對比 7.1%,由於主要城市處於各種限制行動狀態),而工業產出卻出人意料地好(+0.7% 對比預期 -0.7%)。
前路如何?
6月20日一周展望
預計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採購經理人指數即將出爐。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反映出製造業和服務業經濟活動的主要方向。它是一項基於調查的前瞻性指標。最新的 PMI 調查數據(不包括因 Covid-19 而封鎖的中國)顯示,儘管失去了一些動力,但全球增長仍然具有動力。總體而言,調查顯示出供應鏈有改善的早期跡象,儘管步伐緩慢。
美聯儲鮑威爾將作證,他將於 6 月 22 日向美國參議院提交他每年兩次的貨幣政策報告。市場可能預計他會就他的通脹判決發表更多講話——「我和我的同事都非常關注將通脹率恢復到 2% 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