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學校2025學費比較|9間名校最新收費+債券比較|子女教育基金規劃攻略

最後更新︰2025年1月20日

香港國際學校為了維持競爭力,已於去年將上調學費3%至8%以上,例如部分國際學校的中學生一年學費高達27.6萬元,加上家長需要在子女入學前購買高達300萬元無息學校債券,這反映家長在處理子女教育基金時需要更周詳的計劃,並考慮教育開支的通脹可能高達每年4至5%。

2024國際學校學費
資料來源︰彭博

學費上調原因分析
根據彭博報道指出,由於早年疫情期間許多學校並未上調學費,在復常後有學校將近年沒有上調的幅度補足。另一個主要原因,教師短缺也令學校運營成本增加,進而轉嫁到家長身上。

國際學校入學開支全面睇
選擇國際學校時,除了基本學費外,家長需要預算的支出其實遠超想像。根據市場數據,一個學生由小一至中六(12年)的總教育支出可達400-500萬港元,當中包括多項隱藏支出。

基本入學支出方面,除了每年約25-28萬的學費外,家長需要準備50-300萬不等的債券,這筆款項需要一次性支付。另外還包括2,000-3,500元的入學申請費,以及約1-2萬元的一次性註冊費。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學校會要求家長在入學時預繳1-2個月學費作為保證金。

在經常性支出方面,每學年家長平均需要準備約8,000-15,000元購置課本及教材,3,000-5,000元添置校服。另外,午膳費每年約15,000-25,000元,而校巴費則視乎路線,大約在20,000-35,000元之間。這些支出雖然看似零碎,但全年累積起來也是一筆可觀的金額。

除了基本開支外,很多國際學校學生都會參與課後活動,這方面支出每年約20,000-50,000元。如果子女需要補習,每年費用更可達24,000-60,000元。加上偶爾的海外遊學團約30,000-80,000元,以及每年約1,000-2,000元的學生會費,這些額外教育支出往往令家庭支出大增。

教育基金規劃策略
家長單純靠儲蓄將難以追上學費加幅,選擇合適的投資產品才可以事半功倍。理想的教育基金規劃應該在子女出生時就開始,最遲也要在入學前3-5年著手準備。這不僅能發揮複利效應,也能讓投資風險得到更好的分散。

以投資應對學費通脹
假設以370萬港元投資較低風險的Syfe收息寶-恒常組合,有望創造2萬港元目標每月收入*,一年合共就24萬港元,有望應付子女的學費。同時,可以按個人財務需要,選擇直接派息到銀行或使用自動再投資功能。

教育基金計算方法
在規劃教育基金時,家長需要考慮的不僅是學費,還包括各種附加支出。基本計算方程式為:總教育基金 = (年度學費 × 教育年期) × (1 + 年均通脹率)^年數 + 債券金額。家長應該預留總預算的10-15%作為緩衝,以應付突發支出及每年的加幅。

投資策略建議
教育基金的投資策略應根據使用時間作出合理配置:

  • 短期資金(1-3年內使用)適合配置在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和定期存款
  • 中長期資金則可考慮多元化投資組合,包括股票、債券等
  • 建議每年重新評估投資策略,確保能配合學費變動及市場狀況

總結
國際學校大幅調升學費和債券,給家長帶來沉重的財務壓力,成為家長值得關注的重要議題。家長宜及早計劃,並需要預計學費的增長很可能超過通脹數字,並需要為此及早投資。在規劃教育基金時,應該採取全面的考量,包括債券安排、投資策略等多個層面,確保子女的教育需求得到妥善安排。

有見及此,家長單純靠儲蓄將難以追上學費加幅,選擇合適的投資產品才可以事半功倍,其中值得思考的包括一些可以提供收入的產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應視為財務建議。本文無意推銷任何特定投資,也無意提供或建議買賣任何特定證券。所有形式的投資都有風險,包括損失全部投資金額的風險。過去的回報並不保證未來的表現。投資者應考慮自身情況。此處包含的資訊並不構成從事任何投資活動的要約、任何招攬、邀請或建議。本文章內容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