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必須學識|上市公司股票停牌怎麼辦?

在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企業突然停牌有很多原因,包括供股、配股、重大訴訟,通常發佈相關公告後即可恢復正常交易,甚至有機會是好消息;不過如果停牌是基於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未能按時發布財務業績,則有機會導致長期停牌。本文說明不同企業主動或被動停牌的情況,以便投資者作出明智決定。

股票停牌是什麼意思?

上市企業停牌時,公司股份在交易所暫停交易,投資者不能買入或賣出相關股票,導致停牌期間無法調整持倉或無法出售股份套現資金。

投資者最直接查詢企業停牌的原因是進入港交所旗下的「披露易」網站(www.hkexnews.hk),在首頁的「上市公司公告」欄目,使用公司名稱、股份代號或停牌/復牌篩選查詢該公司的公告及交易狀況。

以德信中國(2019)(清盤中)為例,在搜索欄輸入「德信中國」或股票代號「2019」就會顯示公司停牌日期、公告內容、復牌條件、主要待解決事項及公司最新進展。

就住停牌超過3個月的公司,港交所會在每月「長時間停牌公司報告」內另設附件說明這些公司停牌原因及最新發展。

更多股票投資入門概念:碎股合股供股拆股牛市熊市換手率黑期夜期預託証券發鈔銀行新手股民常見問題

股票停牌的原因

主動申請停牌(上市公司提出)

  • 公司因重大消息、公佈內幕資訊、收購合併、重組活動,或其他需披露的敏感資料,申請暫停交易以避免資訊不對稱和內幕交易
    舉例恒大物業(6666)在2025年9月11日開市前宣佈停牌,隨後公佈中國恒大清盤人接獲不具約束力要約收購恒大物業股份兼訂保密協議。受以上可能賣盤消息刺激,恒大物業翌日復牌後,股價一度急升38%。
  • 公司管理層可能要求停牌準備公告、籌備資金或完成重大的企業行動,防止股價劇烈波動
    例如2020年2月24日早上,會德豐(退市前編號020)、九龍倉(004)及九龍倉置業(1997)3間公司同時申請停牌,原因是待發布重大內幕消息公告,隨後大股東吳光正家族提出溢價私有化會德豐計劃。歷時約三個半交易日,私有化消息正式披露及完成程序後,三家公司於同日下午復牌,會德豐股價急漲

被動停牌(港交所要求)

  • 公司未能依規定披露財報、延遲刊發業績,或財務報表遭出具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而被港交所指令公司停牌
    疫情期間、2021年在香港停牌超過3個月的上市公司多達112家,較2020年大增40%,涉及延遲發布審計報告、股東及管理層問題,以及遭監管機構調查等因素。
  • 公司未能維持最低公眾持股量、缺乏足夠業務運作或資產支持而被港交所指令停牌
    例如澳至尊(2031)在2020年因主要股東增持,導致公眾持股量低於上市規則最低25%標準,被港交所指令停牌,後來透過配股令公眾持股比例恢復至合規水平後復牌。
  • 公司涉及調查、訴訟、清盤或其他監管問題,股票交易所基於市場秩序和投資者保護會停牌
    近期例子有華南城(1668)在2025年8月10日上午10時55分起暫停買賣,因公司被香港高等法院發出清盤令,停牌以待資產重組安排

長期停牌公司成功復牌案例

根據致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統計,2024年港股復牌公司數量連續兩年超過除牌公司,例如2024年有43間公司成功復牌,當中以「未能及時刊發財務報告」的停牌公司成功率較高,特別是公司能在規定補救期內完成審計、內部調查與公告。

其他例子還有停牌近11年的中國高精密(591)在2023年復牌。中國高精密2011年因資料涉及國家機密,無法向核數師畢馬威提供,導致畢馬威發布無法表示意見聲明,至2012年8月中國高精密收到證監會停牌指示。

為達成復牌條件,中國高精密及後採取多項措施,包括解釋財務資訊差異、委任天健進行第二次特別審計,以及委任新核數師等,並於2019年11月7日起申請恢復上市,至2023年四月獲準恢復買賣。

股票停牌與除牌的分別

「停牌」是指股票暫時停止在交易所買賣,公司仍有可能採取補救措施恢復交易;而「除牌」則是指股票被永久取消上市資格,不再於交易所掛牌,變成了「私人企業股權」,股東除了「等運到」以外,通常難以賣出股份或收回資金。

根據港交所的長時間停牌及除牌的指引,主板公司停牌補救期為18個月,GEM公司則為12個月;期滿未能復牌,港交所便會啟動強制除牌程序。

雖然香港監管機構正在積極研究設立除牌股票的場外交易市場(OTC)平台作為一個「生命終期照顧」(end-of-life care)平台,為尋求出售股票的被困投資者提供渠道,但目前香港仍然沒有除牌股票的場外交易市場,小股東想買賣除牌企業的股票非常困難,幾乎沒有市場流動性;由於公司可能進入清盤程序,清盤人優先償還債權人,股東通常只能分到剩餘資產,回收率往往極低。

個別除牌公司的大股東可能會提出股份回購,但這不是法定責任,所以並不常見,且價格通常大幅低於以往市場價格。若果除牌公司被證監會查出違法,並成功提出賠償訴訟,投資者有機會獲得部分賠償,但程序複雜且耗時長。

對於股票投資者而言,除牌的後果極為嚴重且幾乎不可逆轉,所以投資者宜避免投資有長期停牌或除牌隱憂的高風險公司,重視分散投資與風險管理。

更多金融行業專門名詞解釋:永續債券巨災債券平均成本法私募基金貨幣基金長壽風險馬太效應

本文僅供參考,不應視為財務建議。本文無意推銷任何特定投資,也無意提供或建議買賣任何特定證券。所有形式的投資都有風險,包括損失全部投資金額的風險。過去的回報並不保證未來的表現。投資者應考慮自身情況。此處包含的資訊並不構成從事任何投資活動的要約、任何招攬、邀請或建議。本文章內容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閱。